央行降息 房地产“自作多情”?


央行降息 房地产“自作多情”?

文/《清华金融评论》 邢缤心

央行降息,给低迷的房地产注射了一针“兴奋剂”。

11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通知,其中五年期以上住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由6.55%调整为6.15%,下调了0.4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由4.5%调整为4.25%,下调了0.25个百分点。

降息后,中原地产随即针对全国近40个城市的看房量进行跟踪统计。调研数据显示,主要城市客户看房量均有明显上涨,主要城市看房咨询量环比上周上涨均在50%以上。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客户咨询量上涨80%以上。

而且,在某些地区“日光盘”再现。11月22日,深圳出现了三个“日光盘”,据中介机构统计,参与上述三个楼盘开盘的购房者超过5000人,当日推出的1500多套房源几乎被抢购一空,深圳楼市出现久违的“疯狂”。

由于11月22日和23日不是A股交易日,所以,A股市场的房地产板块到了11月24日才等到“表现”的机会。

数据显示,11月24日当天,房地产板块大单资金累计净流入329030.99万元,当日成交额共计5263955.1万元,板块大单资金净流入率为6.25%,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三。

板块内可交易的135只个股中,共127只实现上涨。北辰实业、嘉凯城、泛海控股、保利地产、泰禾集团、招商地产、华发股份、上实发展、首开股份、格力地产、中航地产、陆家嘴、中南建设等个股涨停。

降息,成了房地产的一次“狂欢”,一针“兴奋剂”。但是,如果把这次降息理解成救市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近几个月以来,包括GDP增速、PMI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均处于阴跌之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CPI和PPI持续低迷,使得降息既具备了必要性,又具备了可能性。结合前几日出台的“融十条”,此次降息可以说是中央打出的“组合拳”,其政策目标是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房地产都是一个利率敏感行业。降息对房地产行业来说,降低了购房者的按揭成本,同时,也使开发商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或许还会将影响其定价策略。

不过,对于目前首付动辄就要几十万、上百万的房子来说,降息的作用显得太过杯水车薪了。有人算了一笔账:降息后,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6.15%,相当于降息前的9.4折,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如果20年期100万元商贷按等额本息法还款,执行降息前的贷款基准利率,则月供需7485元,而执行降息后的新基准利率,则月供需7251元,每月减少234元,合计少付5.6万元。

所以,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不在于降息与否,而在于高企的房价和同样高企的库存,房地产行业进入长周期的深度调整,这恐怕已经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正处在房地产行业下滑时期的一个转型和调整。由于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比较长时期的深度调整,其所造成连锁反应的影响会继续表现出来,所以即使政策不断给予支持,整体经济增速还是会逐步下降,但仍然会是一个软着陆的态势。

汪涛表示,本次房地产的下滑不同于以往,本轮调整主要因为新增住房供给超过了内在需求,库存高企、建设体量大,支撑投资性需求的诸多因素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供求错配。已出台的一些政策调整能起到缓和市场调整的强度,但改变不了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通道的趋势。

举个例子: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上海住宅库存量为1346.9万平方米,达历史新高。一线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二三四线城市。

最后套用股市的一句话:地产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