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对助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分析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本质和有效路径,并在分析借鉴东部地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传统的“通道型”融资平台公司完全依靠地方政府,业务单一,主要承担实施政府公益性项目,在产生之初基本上就是地方政府融资通道,企业基本不盈利,依靠政府资金偿还债务。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在资产端主要是土地及公益性资产为主;在负债端以各类金融负债为支撑,负债率极高;在所有者权益端为单一的国有资本,伴随债务规模扩大和借新还旧形成的利息支出本金化,“出血点”增多,所有者权益弱化。从金融市场上来看,是因为背靠政府信用,市场形象地称之为“城投信仰”。
近年来,部分初步转型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运用债务杠杆等筹措资金开展建设投资,其形成的资产总体上可分为三类:有收益且现金流状况较好的经营性资产、没有收益及现金流的公益性资产,以及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有一定现金流的准公益性资产。
贯穿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进一步市场化转型的一条主线是,推动主营业务及所形成资产从公益型过渡到准公益型进而转为市场经营型。沿着这条主线,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将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向综合性的城市运营主体和产业投资主体迈进,最终实现市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真正实现市场化转型,在资产端要靠做实经营性资产并提高市场化经营能力,将资产逐步从公益性资产为主充实过渡到以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国有资本以其控制力发挥整合政企资源的作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盘活资产激发活力,推动市场化运营。
在所有者权益端,通过混合所有制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作为纾困资源,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而国有资本在其中发挥优化资本布局、引领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作用,与此同时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对于负债端,关键是加快从过去的约束软预算过渡到硬约束,剥离政府融资平台功能,按照项目收益覆盖融资成本的市场化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动多元化市场融资。
阅读全文
本文编辑丨周茗一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