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目标和任务框架下,当前上海科创金融政策和举措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增效能”“齐要素”“补短板”等相关建议。围绕科创金融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工作实践展开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直以来上海科技、财政和银保监等相关部门聚焦初创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壮大的需求,针对科创企业“三高一轻”的特征,持续深化探索有政府参与风险分担机制的信贷产品创新、增加政府增信扩大普惠覆盖面、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贷产品和创投联动信贷等工作试点,引导基金、股权融资和上市企业培育库等加速与资本要素的链接,构建由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多维金融要素组成的服务圈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上海模式”,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随着3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来到了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的关键时期,既有改造升级传统动能的迫切需要,又有培育壮大新动能的现实动力。
新形势下,作为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量级“引擎”,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转型与发展的难题。一方面可以为传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此,科创金融应运而生、乘势而上,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金融创新和经济转型带来了助力和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底,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了《上海市 南京市 杭州市 合肥市 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台阶。上海等5个地方政府相继制订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部门责任和任务分工,统筹推进科创金融相关试点工作。
科创金融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形成科技信贷总量显著提升、风险投资加速集聚、科技保险成效显现、社会资本投入多元、多层次资本市场高效协同的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生态”。为着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精准度,通过发展科创金融,疏通金融-技术-产业通道,支持科技中小企业提升创新动能,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科创金融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与制度体系基本完整
2011年1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促进科创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1〕84号)并设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科技金融政策和相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及协调落实;由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推进工作小组则负责分解落实科技金融工作的目标任务,定期检查科技金融服务工作情况,总结评估科技金融政策的效果。
过去10年,上海已经形成“1+4+1”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即1个包含财税扶持、组织协调功能在内的保障机制,“科技信贷”“股权融资”“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4项试点内容及1个涵盖线上汇聚资源信息线下覆盖全市各类科技创新载体网络的服务平台。
在“1+4+1”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的保驾护航下,上海相继制定出台了40多项科技金融政策和措施,涵盖了科技金融服务、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贷款、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与利息补贴、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科技金融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覆盖全面、门类齐全、工具多样的科技金融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2023年,上海市科委、上海银保监局等八个部门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进一步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中小微企业发展,将更好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推动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文章来源丨《清华金融评论》2023年11月刊总第120期
本文编辑丨周茗一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