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郭威:2021年宏观政策调节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 宏观经济

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财政金融室主任郭威

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各地复工复产逐步好转,经济也呈现向好趋势,但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仍在持续,宏观政策调节的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疫情防控形势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各地复工复产逐步好转,经济也呈现向好趋势,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仍在持续,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应对,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疫情防控,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辩证地看,两者紧密相连,既对立统一,又可以相互转化,既要在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力避免疫情扩散和反复之“危”,又要在疫情有效控制条件下,积极把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之“机遇”,两者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但“危”与“机”不会自动完成转变,需要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在促使两者转变的诸多因素当中,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是关键一环。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对此,同样需要坚持辩证思维,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均不可取,主要应当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影响范围看,虽然疫情的冲击波及全国各个区域、产业和各类企业,通过加剧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加大稳就业压力等途径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总量性增长压力,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领域和环节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疫情发展阶段的演化,各地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复工复产工作逐渐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因此,逆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绝不是单纯搞“大水漫过”“一涌而上”,而是要在适度的总量性政策的基础上着重采取结构化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方面,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在已经出台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农业、制造业、旅游和服务等特定产业、湖北等防疫重点地区以及低收入、残障等特定群体的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上,重点加大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和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脱贫攻坚以及惠及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以及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在帮扶民营和小微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坚定信心,审时度势,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总体来看,此次疫情是典型的外生变量,其所形成的冲击终归是外生性冲击,短期的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内生活力和韧性,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趋势性特征。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防控,放缓的宏观经济便会回归到正常的轨道运行。因此,在宏观政策安排上,既要立足当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守住经济增速底线,更要着眼长远,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生物医药、5G网络、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以及远程教育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只有宏观政策运用得当,长短结合,才可化“疫情”之危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之机,维持住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无论何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都是应对挑战,抢占先机的关键和根本,有利于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性和稳定性,而在短期内单纯追求经济恢复的总量性宏观经济政策被事实证明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改善,但终究会引发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杠杆率攀升等风险问题而不可持续。

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综合分析,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周期性、总量性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在供给侧。此次疫情虽然率先对我国经济从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需求方面形成冲击,但短暂的疫情只是改变了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需求,也没有改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需求侧所发挥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本原出发,对于任何国家,供给和需求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在良性互动中平衡发展,始终是宏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动体现,既从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相结合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供给和需求的辩证统一关系,又为我们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内在结构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既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又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化的机制解决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地下达行政命令,而是要用全面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要综合研判,提前预判,科学引导,对于新问题、新变化要及时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分清轻重缓急,精准施策。在制定宏观政策时,要分类别,分区域,分行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性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在实施宏观政策时,弥补市场失灵和缺位,注重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重点修复断裂的资金链、产业链与供应链,防止疫情出现风险传染和外溢效应,将好事做好。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积极发挥作用,不是对市场作用的替代,而是对其修复和促进,尊重市场规律,增强企业在市场供求变化中的主动性和灵活性,避免要素资源错配和市场价格扭曲。  END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10月刊,2020年10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王晔君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