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张伟、吕雯:借助区块链技术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 互联网金融

 

hulianwangjinrong

文/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北京联合天成价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吕雯

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可以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当下绿色金融试点中面临的挑战,助推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作为探索绿色金融在引导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积累经验,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实践中面临信息共享水平低、产品和服务种类有限、业务风险大等挑战,区块链作为一种基于对等网络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解决方案,是绿色金融发展到分布式、智能化、可审计和易监管高级形态的一种有力创新实施方案。

绿色金融实施中面临的挑战

各试点担负着形成绿色金融特色试点的艰巨任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目前缺乏绿色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清晰战略路线图,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须针对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优劣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创新”,在创新之初做好实施方式、路径等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

绿色金融多主体信息共享机制和方式有限,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目前信息化建设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各自主体内部已经比较完善,但不同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联通机制,绿色金融信息在不同机构之间多以纸质、单项形式传递,跨主体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金融机构,由于受权限分割和专业领域的限制,对企业的环保信息掌握有限,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得,获取信息成本较高、时间滞后,不仅导致银行等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一些绿色企业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影响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地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共享数据的非授权使用容易引致绿色企业商业信息泄露。绿色信息数据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但在使用过程中并未经过主体授权就随意使用和分发,隐私保护成为突出问题。并且随着隐私监管越来越严格和商业保密的需要,企业对数据共享的安全性非常关注,许多企业主动进行绿色信息披露的意愿不足。

企业绿色信息贡献者的合法权益通常不能得到很好保护。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第三方认证和评估机构作为参与采集、研究和发布企业环境信息的重要一方,在降低信息不对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数据资产作为特殊类型的价值实现,信息共享后数据所有权不能明晰辨认,数据下一步扩散路径不能跟踪甚至失控,导致企业绿色信息数据共享的动力有限。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待丰富和完善

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认知水平一般,在整体业务框架中对绿色金融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缺乏落地性思考,金融机构自身还未建立起与绿色金融相配套的内部系统和业务流程,自身的绿色化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或空白阶段。

现阶段少部分商业银行意识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尝试进行开展了一些绿色金融业务,然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偏少,整体行业规模仍旧过小。《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表明,总资产排名较为靠前的18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资产比例约为1.81%,其中排名第一的兴业银行绿色信贷占比也仅只有3.46%。而且,绿色信贷主要分布在政府参与或主导型的环保项目融资,投放于中小环保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小。绿色债券规模超过4万亿元,但除去铁路交通债,绿色债券规模不足1万亿元,在近50万亿元市值的中国债券市场中,体量较小。

绿色金融业务风险大

在试点落实中,因绿色金融存在政策洼地和套利机会,容易出现凭空捏造绿色项目以及相关支撑材料,以从银行骗取信贷资金,或者将单个微绿色项目夸大成整个企业为绿色企业,将一个绿色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多渠道获取银行信贷与发债资金,甚至人为制造项目灾害,骗取保险赔偿等“洗绿”行为。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面临新的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相关的制度设计尚不完善,缺乏自身价格调节和风险对冲机制,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获取信息,贻误对市场风险的判断,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防范和监管。

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和价值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对等网络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解决方案。它的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逻辑结构是兼具“时间顺序、前溯验证”特性的信息块组成的链式结构,每个信息块由一段时间内的交易集合加盖时间戳形成。它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点对点交易、共享账本、私密交易、可追踪交易、智能交易,从而构建了在区块链信任基础上的价值网络。

区块链本质是分布式记账,对于发生的每笔交易的确认和区块的生成,系统中相关节点都参与了验证、协调和同步,从而保证了各节点账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多个节点都保存完整的区块账本,交易前的风险识别和定价可以基于共享账本实现嵌入信用管理,交易后实现快速结算,并省去对账和审查环节。

区块链通过使用数学方法解决了点对点交易的信任问题。通过数字签名解决所有权信任问题,通过非对称加密解决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问题,通过UTXO结构设计解决价值转移过程信任溯源问题,通过智能合约解决信任强制自动化执行问题,并基于共识的数学方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并完成信用创造,任何中介无法过滤或者延迟交易,最终保障点对点交易后共享账本中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不可篡改性。

密码学中的哈希算法能够在不需要看到明文信息的情况下,验证某组信息是否被篡改过,这就实现了非交易节点在不知晓具体交易内容的情况下参与点对点交易验证的问题。并且,由于大部分商业交易中有交易路径、交易内容隐私保护的需要,区块链技术密码学设计实现了更精细颗粒度的隐私保护,为交易主体和业务内容的保护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保障,实现了共享账本的隐私性和可操作性。

区块链的分布式特点,使多个节点都保留完整账本,单个节点试图对交易数据进行修改的操作都不能改变网络中其他节点的账本内容。并且区块链后续验证的链式结构设计使后来写入的区块依次不断强化了前面区块内容,进一步增强了不可篡改性,自动实现了实时审计,这就从技术上保障了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不依赖第三方自动执行双方协议承诺的条款,具有预先设定后的不变性和加密安全性,它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和强制履约的特点。智能合约可以使网络中各对等节点进行自动交互并实现高效协作,越来越多的商业逻辑和监管要求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形式得以体现和表达,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更低成本的跨主体协同机制。

区块链具有独特的技术特征,是推动绿色金融监管和绿色金融业务向数字化转型的有力工具。通过共享账本,可实现跨主体、跨机构不可篡改、保护隐私的数据共享;通过可追溯实现资产穿透,一方面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穿透式监管;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跨机构自动化协调,实现定向产业政策扶植和引导,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到分布式、智能化、可审计和易监管的高级形态。

区块链支持绿色金融的实现效果

试验区的宝贵经验和业务流程标准化推广

国家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目的是探索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有效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的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区块链可以改善试点区经验推广模式,将经典经验写入区块链智能合约,并在区块链提供的可信执行环境进行运行,用极低的边际成本覆盖更多的点、面,从而替换现行的模糊不清、人为干预、容易遭到滥用的经验推广方式,那么试点区的宝贵经验就容易大规模、低成本地推广和应用,降低全国绿色金融示范区经验推广成本和难度。

通过分布式账本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加强不同组织间信息共享。由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等政府部门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将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绿色信用记录及债项信用等级、融资情况等信息写入区块链共享账本,逐步建立多方参与、覆盖面广、共享度高、时效性强的绿色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共享账本,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办理不同方式的绿色融资时,不需要进行重复评估和认证,大大降低了业务操作成本。

区块链密码学中的哈希算法能够在不需要看到明文信息的情况下,验证某组信息是否被篡改过,这就实现了非交易节点在不知晓具体交易内容的情况下参与点对点交易验证的问题。在商业领域,通常有交易路径、交易内容隐私保护的需要,区块链技术密码学设计实现了更精细颗粒度的隐私保护,为绿色企业数据内容的保护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的脚本语言,支持多重签名地址的创建,可以支持实现多重签名机制。多重签名机制可以实现多方共同确定权属和管理数据资产,通过交易的链式结构设计实现了可追溯,保证了数据权属的唯一性,进而维护绿色信息数据贡献者的权益,为真正绿色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既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的绿色化,也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化,其中金融机构自身的绿色化又可以分为监管的绿色化和金融机构内部业务操作流程的绿色化。

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共享账本,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并为智能合约的运行提供了可信执行环境,便利监管部门实施精准、实时的监管目标。政府部门、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都可以作为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将绿色项目经营过程中进展动态、合同情况、绿色指标、资金流向等信息存放于区块链上进行公开公示,借助区块链技术多方验证和共识的机制达成一致,减少金融机构信息上报所需的时间、成本,方便监管部门及时准确鉴别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程度和绿色企业的违规操作。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绿色金融业务流程的优化。绿色金融领域相关业务开展审批,通常涉及多主体、多信息交叉确认和验证,导致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仍比较高。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共享账本将监管部门要求的了解客户(KYC)信息嵌入到交易记录中,将需要多部门协作的信息通过交易验证进行确认,并且使用智能合约进行交易的自动化发起和执行,大大减少了对账的时间、人力成本消耗和纸质文件的传输、保存,进而优化了业务流程和操作方式,从而降低绿色企业资金获取成本。

区块链有助于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抵质押品流转市场为例,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可以实现押品调查与评估、抵质押设立与存续期管理、押品返还与处置全流程信息流、合同流、资金流动态管理,实现自动记账功能以及自动审计功能。区块链技术还可被应用于动产抵押物的确权和追踪,从而打开动产抵押信贷产品的市场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动产的估值难题、追踪难题和确权难题,解决抵质押品重复担保,避免抵质押品归属法律纠纷和无效担保,同时提高抵质押品的变现能力和融资能力,解决流动性问题。

提高绿色金融风险监控力,构建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区块链中的交易对象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并具有唯一性,为无中介信任的价值传递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方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绿色金融交易系统,多个监管主体、资产端、资金端、中介机构等多个参与方共同维护一套交易账本数据,完整记录资产流转路径以及结构化处理过程,解决交易各方对底层资产信任以及产品嵌套或结构化之后产品追溯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进行识别和控制。

通过设立监管节点,借助实时获取的业务信息以及大数据和舆情监测系统,有效规避监管空白、监管交叉、监管套利及目标冲突等问题,加强监管协调;并且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向和产品组合,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精准度,及时对市场风险做出判断,有效地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政策调整。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17年12月刊,编辑:丁开艳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