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应该寻求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文 | 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马蔚华

本文编辑 | 贾红宇

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用互联网形式去做传统金融业务,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两者应当寻求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互联网金融现在的确很热,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实际上商业银行很早就用互联网做金融了。所以,权且承认这个概念,但是互联网金融真正的意义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形式做资金的融通,凡是这个概念都应该叫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用互联网形式去做传统金融业务,这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我们经常把它说成颠覆性的创新,这并不确切。颠覆性创新有,像现在比较火的小米手机,叫“屌丝逆袭”,还有特斯拉叫“跨业打劫”,这个说颠覆性还有可能。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最本质的应该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当然也有挑战,这个挑战对双方进一步改革发展都有利。

可以从成长的过程去看,实际上传统的银行用互联网做业务、做互联网金融很早就有了。刚才樊大志行长讲了,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用IT计算机、电子商务,是做渠道,做制度,做电话银行,接着以后就是做产品创新,这个产品创新已经做到移动支付要取代信用卡,然后还有用微信做金融,这都应该是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做产品。现在也有一些银行用互联网搭建商务平台,可能银行觉得既然互联网企业可以做金融,我们金融也可以做互联网,就出现了商务平台,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思考过程。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是由来已久。互联网本质上是从IT开始。我记得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比尔·盖茨就想,银行两大功能,一个是融资中介,一个是支付的平台,既然我把设备租给你,不如我自己来吧。比尔·盖茨很早就想做直接软件公司,80年代就想取代银行的支付业务。后来由于银行游说美联储,就没让他成功,但是比尔·盖茨当时放下一句话,说,你们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要灭绝的恐龙。当时我到招行工作,这话对我刺激很大,我一直受他的刺激,就把互联网运用到商业银行了。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的网络替代率超过80%,招商银行做零售业务网上的替代率超过90%。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支付网关是靠第三方支付,后来有了银联以后,这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消失了,然后2004年开始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为什么到现在能够风生水起这么热,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大的生态环境。做金融也有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就是使用互联网的网民越来越多。十年前,只有5000万,现在六亿多网民,网络的普及率十年前百分之四点几,现在46%,增长了近10倍。这种互联网的需求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就有新物种的出现。

首先是第三方支付。传统的银行按照大数原理,把资源都投入到最能带来效益的那个“头部”去了,长尾理论的“头部”。忽视了那些零星的碎片,频繁发生的小众的,也就是在弱势群体的空间里的机会。第三方支付在你服务不到的地方应运而生,它适应了这些小型的零片,然后到一定程度开始爆发,比如支付宝搞了7年,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阿里小贷认为通过这些交易数据可以判断客户的风险,完全可以用互联网做信贷。接着就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而且这些客户和互联网的黏度增加。就这样互联网一步步进入了整个金融领域。

这些互联网企业开始的表现是对用户价值的再挖掘,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流量变现最开始主要是门户网站搜索,还有社区平台,靠广告这些流量变现,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流量变现还不够,这些沉下来的流量还可以有更大的用处,他们发现金融市盈率比较高,而且容易标准化。他们就把互联网这些流量和金融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产生了这么多的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传统银行学习的。

再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赶上了对新生事物的监管空白。监管当局对新生事物也是采取一种扶植和容忍的态度。发展到一定时期要因势利导,才能建立制度,进行规范,才能防范风险。这样就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别是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当然,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对传统的银行原来的一统天下确实有很大的挑战。一是职能端,传统银行的业务首先是支付,第三方支付每年百分之百的增长。二是融资端,互联网融资包括P2P,还有网上信贷。三是理财财富的管理,余额宝也对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负债端,这是银行脱媒的加速器。由于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是管制的,但是银行体系外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余额宝的利率有人说收益率是6%,而活期存款利率是0.35%,谁都愿意去用余额宝。这对银行的负债是个比较大的冲击,银行又用协议存款的价格把它买过来,银行也觉得这个事儿很“窝囊”。

这些所有的表现最后到盈利上还是有些影响的,虽然现在影响不大。过去可能我们把这些直观的挑战,金融脱媒份额的侵占看得比较重,实际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形成的份额还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是按照未来的观点,像Facebook有9亿多实名制的客户,如果按照现在的分析,有搜索引擎,有云计算,有征信体系,有移动终端,这9亿多实名制的客户,有资金供给的,有资金需求的,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供需的平衡,因为它可以实时定价,可以在终端完成。但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我想可以看到的未来还很遥远。

所以,互联网的挑战在份额上现在还没有令银行感到危机,但对互联网的认识要超出现在这些业务层面,以下几点对银行的挑战应该还是挺大的:

第一,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第三方支付模式下的客户已经完全离开了银行的账户,实际上它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来的直接联系。所以,可怕的不是第三方支付夺取了你多少份额,而是它把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了,这是银行首先感到最危险的问题。如果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需求的话,那可能是最危险的。

第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比如柜台、客户经理介绍,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使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便利性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这样互联网金融就进入了消费者日常的生活。现在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应用场景化,就是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应用跟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以场景为出发点,改变用户的需求。比如腾讯的抢红包,背后实际上是绑定信用卡账户。这种场景化的营销就使客户体验大大增强,这就远远比银行的柜台和客户经理的介绍更能使客户的黏度增加,这是银行应该考虑的。

第三,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是互通互联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就使客户和银行能够直接地进行交流,过去传统的银行内部的渠道还是比较封闭的。为什么现在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众筹、众建、众创,原因是这个平台是开放的,银行跟客户可以同时设计产品,可以同时开发产品。这样的话就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这比银行封闭地设计产品再去营销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也是传统银行应该看到的。

第四,互联网金融,可能我们觉得它更加普惠,更加民主,更加考虑到小众。所以,它可能更广泛地联系各种各样的客户,过去传统的银行实际上对于一块钱这样小额绝对不会理睬,互联网就把一块钱这些零星的钱集中到一起,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团购,但是它就满足了普惠金融的需要。所以,它更能得到社会广泛的拥护。银行现实的份额的分流,现在不足以成为银行的心头之患,但是以上这几个方面,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却是值得传统银行深思的。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金融现在是各有特点。传统银行的优势是资金的优势,是经验的优势,尤其是风险管理,是渠道的优势,而互联网金融具有创造力、想象力,能够用大数据和后发优势。两者之间有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所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一个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道理,不要过多地把对方看成敌人,应该把对方看成是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互联网虽然在虚拟的空间能够拉近距离,但是它不能带来一些人性化的关怀,虽然能产生海量的数据,但是目前还不能提供综合化的服务。所以,对于做传统银行的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迎接挑战,我的观点是传统银行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的优势互补,这个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使我们的金融服务面更加扩大。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