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邢缤心:2014:中国金融改革畅想

文/本刊编辑 邢缤心

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对于当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经济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必将成为2014年金融行业的关键词。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

今年的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而金融改革更是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的“2014年重点工作”指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稳步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等。

这一切,都让人对2014年中国金融改革充满了诸多畅想。

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对于当下的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经济转型升级等宏观经济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肩负起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使命。“改革”必将成为2014年金融行业的关键词。

但是,金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进入资金价格市场化、调整失衡的金融结构、打破垄断、建设普惠金融的攻坚阶段。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一阶段,金融改革必然会遇到很多障碍,历来任何改革都并非一蹴而就,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金融改革,若烹小鲜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都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但是,唯独金融业等少数几个行业,却成为市场化改革的“绊脚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金融改革却没有实现同步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了经济强国,却没有使中国成为金融强国。当然,干扰金融改革的变量很多,我们必须理性评估。

金融改革的核心在于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但是,利率、汇率又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变量,如果改革过于激进,恐怕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长期以来,中国的利率价格一直受到行政管制,民间利率显著高于官方利率。尽管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但是,监管层对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一直谨小慎微。长期受到压抑的利率价格,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金,但是,长期享受低利率的部门(比如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房地产公司等)也因此形成了惰性。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过于激进,在资金成本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些部门将面临极大的困境,不仅可能出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破产、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急剧上升,而且,房地产市场也有可能成为风险积聚的“火山口”。

而且,尽管工业企业利润一直低位徘徊,但是,市场中的真实利率水平却居高不下,这说明,在经济体中,有大量群体对资金需求旺盛,且对资金价格不敏感,这些群体里,包括房地产企业、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企业等,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过于激进,旺盛的资金需求将继续推高利率水平。这样一来,将会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由得监管层不小心翼翼。由于拥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渐进式改革一直为管理层所推崇和奉行,因此,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中国采取的也是渐进式改革,这在最大限度上规避了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金融自由化的破坏性。此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不能不说,这给中国的金融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抗风险能力建设还有相当差距。比如,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中国却至今仍未确立这一制度。

 

同时,历来改革都会触犯到既得利益者,金融改革亦不例外。比如,如果对银行商业模式稍作思考,就会理解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远影响。利率市场化将使长期依赖利差收入的商业银行利益受损,享受长期低利率政策倾斜的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将受到挤压。金融改革受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反对,可想而知。

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化已经非常成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贸然实行金融市场化,开放资本账户,将有可能影响中国金融的稳定性,加剧资本流动,而这些,都是中国监管层在实践和经验方面所缺乏的。

 

转变思路,推进改革

既然面临诸多困难,那么,金融改革究竟能够走得多远?

金融乃万业之母,金融制度安排是否合理、有效,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与民生和经济休戚相关。在中国经济的要素扭曲中,资本要素的扭曲是最主要的问题。长期受到抑制的存款利率,确保了对大型借款人相对较低的利率,这种资本要素的扭曲支持了过去30多年中国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中国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益处正逐渐耗尽,成本逐渐显现。大量资金在不考虑投资效率的情况下,流入效率低下的经济部门,形成了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巨额债务。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迫近4万亿美元、影子银行风险积聚等诸多问题,暴露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和问题,金融市场化势在必行。

所以,现在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不是改革能够走多远的问题,而是如何走下去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但同时,转型也给予了发展极大的空间,可谓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各项金融改革措施,一方面要多方权衡,尽快推出,增强金融环境的市场化;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做好引导工作,降低可能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今年的金融改革这样定调:“从金融改革和整体设计而言,必须以全国市场统一来考量才是一个正确的金融改革的分析方法。所以,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努力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当前,与整体经济改革一样,中国金融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需要艺术性地平衡效率与风险。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太快可能会带来风险,在推进本国货币国际化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其风险并避免伤及国内经济稳定。在注重风险控制的同时,注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如果过分注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则金融改革就有可能束手束脚,改革迟缓或者停步不前。在风险控制方面,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另一方面,要加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和整顿。同时,还要控制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并适时进行政策微调。

同时,金融改革还应该厘清次序,循序渐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放开,各项改革的影响大不相同,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推进。在具体操作路径上,在金融改革的各项任务里,利率市场化的阻力最小,因此,需要先行一步,而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前,则必须确立存款保险制度;其次,是汇率市场化紧随其后;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则是资本账户放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目前在规范中发展还是在发展中规范的选择上,政府管理部门仍偏向前者。但未来需同时考虑发展中规范,才能真正符合改革发展的要求。”而且,在金融改革过程中,监管层历来注重自下而上倒逼改革。但是,这种形式的改革,有可能受到利益群体的阻力,贻误或丧失改革良机。所以,必须彻底转变这一思路,自上而下主动寻求改革,通过顶层设计和全局把握,强化自上而下的执行力,确实破除利益群体的阻碍。

另外,在推动金融改革的同时,还应该进行配套制度改革,降低金融改革单兵突进、改革缺乏协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比如加快财税改革、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探讨市政债的建立、加强预算软约束等等。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