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 本文编辑/张英凯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普惠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是对传统金融的拓展,突出贡献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进社会公平。通过为100多万客户提供小微金融服务,我们摸索出普惠金融的中国创新之道:普惠金融重点在小微,信用是基础,突破靠创新。普惠金融的三部曲是:信用建立、筹措资金和能力建设。普惠金融的三个重要支撑是:技术支撑、数据支撑和文化支撑。
信用建立:深入最基层,为客户量身打造信用身份证
过去十年,中国社会的创业热情带来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诞生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对于众多的小微企业主来说,创业路上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资金周转的难题,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抵押而且手续烦琐,时间又长,这一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过去一些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外有海量的数据,有100年信用环境的完善和文化的积淀,有让失信的人寸步难行的信用体系,但国内数据少、数据质量低,信用环境和文化有待改善,这要求我们的风险管理需要很好的本地化、接地气,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我们的实践,形成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大逻辑、大思路。
对于小微企业,首先需要帮助其建立信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集市工厂,采用多种方式积累信用数据和完善信用评估技术。在信用专家的带领之下,通过与国际领先的信用管理技术公司合作,不断学习国际最佳实践,持续提升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水平,把风险控制和科技创新充分结合起来。
首先,基于数据的客户评分技术。金融是基于数据的业务,信用更是基于客户历史行为数据的业务。我们积累了100多万客户数据,基于这些重要历史数据的客户评分,可以科学地对客户进行评估,同时还可以不断地依据历史数据的表现对评分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作出更科学的决策。
其次,基于系统决策的客户审批技术。通过部署国际先进的决策引擎系统,可以依据客户情况进行部分自动化的决策,减少审批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能够提升处理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体验;与此同时,通过加强基于数据的决策,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能更有效地进行数据模型的应用。
除了数据之外,同时还开发应用了为小微企业主服务的适合于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技术,帮助客户还原财务报表,进行现金流分析,为客户提供最符合他的需求和实际财务状况的融资解决方案。通过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为很多小微企业业主提供资金支持。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征,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办法。
筹措资金:多方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小微企业数量一直以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2013年北京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在150万家左右,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难。
我们90%以上的小微客户融资需求在10万元以内,平均5万元左右。通过帮助小微企业客户建立信用和释放信用价值,提供小额信用借款、抵押借款和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帮助客户获得资金,实现了持续发展、扩大经营、增强实力等目标。我们坚持“趴在地上做小微”“弯下腰来做小微”“把手弄脏做小微”为准则,主张“主动走出去”服务小微客户。
伴随业务发展,平台上借贷资金的来源不仅限于个人,也可以对接信托、银行等机构。在原有的P2P模式基础上已经衍生出了T2P(信托对个人)、B2P(银行对个人)等多种方式,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P2P只是一个模式,以后机构作为资金来源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有更多合作空间。
能力建设:做小微企业成长伙伴
很多企业家把企业创立的前三年称为“死亡谷时期”,这个阶段企业生命力弱、风险大,若能成功获得资金帮助,找到市场竞争优势,飞跃“死亡谷”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还将面临诸多软实力不济的短板。这也正是我们帮助他们进行能力建设的主要初衷。帮助小微企业主做能力建设跟融资服务不直接相关,但却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客户做更好的自己的重要一步。针对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采取线上线下双重渠道,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小微企业提升商业智慧,打造沟通交流平台。
通过发展普惠金融的三部曲,可以很好地为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信用管理、风险控制的支撑体系。基于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技术、数据、文化是普惠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三大重要支撑。
技术支撑:结合国情的创新实践
良好的风险管理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无论是高科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还是信贷技术,对于做好业务都至关重要。我们做的是大量分散小额信贷的信用评估和管理,要做到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信用审批和贷后管理工作,就必然要求有强大的技术系统来提供支持。过去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建设技术系统和数据模型,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借助IT系统和软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多种数据模型技术,智慧地进行信用管理、风险控制。
数据支撑:实现信息共享的信用蓝图
我们有100多万客户数据,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和金融行为信息,这些数据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整个中国都无出其右。但这样的数据是小数据,下一阶段我们还要与更多伙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数据,包括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数据采集下来,存储好、挖掘好、使用好,更加深入了解我们的客户和风险点,在中数据、大数据上有所作为,从而更好地支持风险管理工作。
文化支撑:德为先的组织基因
风险文化、诚信文化、合规文化是组织最核心的支撑。从事风险控制工作,需要从业者对风险有敬畏之心。没有诚信谈不上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没有诚信的组织,不可能做顶级的风险管理。好技术、好数据、好德行,深层次愿意为组织好、为客户好、为同事好,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够支持强大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
历经8年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走有中国特色的信用管理风险控制之路,要有大风控、大信管的格局、理念和战略。“术”的层面的事情固然重要,“道”的层面的事情更加重要,需要有理念和实践的支撑。三部曲、三个支撑,将引领我们服务更多的客户,更好地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