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养老金入市征意结束 入市问题最受关注

1838 views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项目主管 高连奎本文编辑/张浅

8月份获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结束并进行了部分修订,形成定稿已提交国务院。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颁布进入倒计时,养老保险基金全面委托投资时代将开启。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完毕,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投资即将开启。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投资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会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但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世界各国的基础养老金都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这与保险公司所推销的保险产品完全不同,私人养老保险在任何国家所占的比例都不大。私人保险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着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提高的问题,这两者都导致个人财富缩水严重,商业保险赢利能力有限,解决不了财富缩水问题,只要国家主导的“现收现付”制度才能解决。

传统社会推崇“养儿防老”,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具体表现为年轻人的社会保障费转为老年人的养老金,只是加强了社会的互济性而已,也就是整个社会的年轻人养整个社会的老年人,突破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这与商业保险是完全的两码事,如果是自己养自己的话,自己年轻时存的钱,到老了后,已经贬值的所剩无几,即使从数字上不减少,但购买力也大打折扣,早已不能获得当时存钱时所能获得的生活品质。

用金融保险取代国家福利,这是很多人力推的一个主张,这个主张表面上看似有道理,但经不起细细推敲。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养老都没有用社会保险来替代,因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很多人眼里,美国是靠金融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的,这个见解过于偏狭,目前世界各国的基础养老金,都是由国家统筹,在美国直接被称为社会保障税,是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种,中国叫社会保险费,就其本质来说,也是税,而不是商业保险,具有财政性质而非金融性质。

提到财富缩水,很多人认为是通货膨胀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是有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其实比通货膨胀更能导致财富缩水的是生存成本的提高。

生存成本和消费水平两者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生存成本是指必要性消费。我们举个例子,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靠走路,后来改成了骑自行车,再后来是公交、地铁,最后是私家车,比如现在的美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寸步难行,中国以后也是这样。这几种出行方式的转换,就体现了生存成本的提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举个养育小孩的例子,在古代一个家庭可以养育几个小孩,而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养一个小孩都是非常大的负担,很多年轻人结婚很久都不敢要小孩,这也是生存成本升高的表现。

其实吃食住行各方面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生存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是辩证统一的,比如现在每月的手机话费、上网费,在十几年之前,是根本不可能想到的。可以预计,在未来,人们肯定还会生活得越来越好,不过生存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这种现象不可逆,原来那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由通货膨胀和民众生存成本的升高导致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我们如果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攒钱养老根本不现实。年轻时的储蓄,到了年老之后,已经缩水殆尽。因此,现在各国的养老保险都是现收现付制度,也就是全社会需要为老人支付多少养老金,就从年轻人那里收多少的社会保障税(费),这样就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升高带来的财富缩水。

我们可以举我国曾经实行的“老农保”的例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1995年,家住浙江省台州市的黄大伯做了一笔投资,当年月工资只有70元的他花了200元———相当于他月工资的3倍,为老伴和儿子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现在黄老伯要是按每月领的话一个月只有2元。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被网友冠以最牛养老保险之称。17年前自己一个月70元的工资可以勉强养活一家人,而现在连咸菜都是4元一斤。

其实“老农保”就是走的商业保险的路子,17年之后,原来的200元变成了300多元,虽然增值了不少,但与巨大的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比起来,每月2月,简直少的可笑。

因此现在世界各国都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而不搞商业保险。其实除了现收现付,世界各国也有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一般实行基金积累制,这不占主要地位,所谓“基金积累制”,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缴费,交由社保机构,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等退休后,该基金再将养老金和投资所得支付给投保人。

这在美国叫401K,中国叫个人账户,道理都是一样,都是不由国家进行统筹,而是直接进入个人账户,这部分资金,大多是十年前、或是二三十年前缴纳的养老金,其实都面临着极大的财富缩水,都必须进行投资保值。这里面也有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不进行投资的话,那就面临财富缩水,如果进行投资的话,那就面临风险。因此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国家养老金之外的雇主养老金,占比很小。

社会保障制度,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体上是往进步和完善的方向发展,倒退的很少。

比如英国2008年还在完善养老金方案,美国2009年还在完善医保方案,因为西方国家的社保方案是由少到多,一点点完善起来的,所以条块分割非常厉害,而中国的社会方案出台较晚,基本上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优势,因此中国的社会方案比较简单、明了,而且覆盖全面,但尽管如此,中国的养老金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其实国家统筹部分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实行的是“基金积累”制度,在国家统筹部分,因为实行现收现付制度,是没有结余的,而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目前的结余主要是这一部分。

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区别在于:其他国家的非现收现付部分,主要由企业或个人负责,投资盈亏与国家没有关系;而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个人账户也有国家保管,如果发生了亏损,国家要负责任。而如果不进行投资增值的话,虽然不亏损,但也面临自然缩水,因此是个两难问题。而目前所试行的养老金投资于固定收益市场,看似一个折中选择,其实没有太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中国现在的做法,应该是取消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在世界上实行基金积累制度的基本上都失败了,日本早年实行基金积累制,后来改成了现收现付制度,而现在剩余的基金积累制度都是企业行为,而且问题多多,无论是美国的401K还是日本综合年金投资,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亏损问题。中国应该从这方面吸收教训。

中国养老金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中国的养老负担又是非常小的,而目前竟然出现了缺口,其根本问题就在于缺乏法律约束,中国偷逃养老保险的情况太严重,因此中国实行“费改税”是必然的选择,而目前的社会保障费其实从本质上也是税收,但却没有税收的约束力,国家统筹部分,不够用了,就挪用个人部分,这其实是非法行为。

我国明确决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其实社会统筹部分,属于现收现付,也是缴费制,而个人账户部分则属于强制储蓄。现在中国所说的社会基金入市,主要就是指的个人账户部分,因为这部分是储蓄,一直在贬值,但是即使入市,也不能保障很高的收益,因为社保基金进行的都是低风险投资,因此中国取消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是最好的选择。另外还有一个下策,那就是个人账户由个人进行管理,而国家不负责管理,但这样也避免不了贬值的问题,只是责任由个人承担,所以说是下策,总之无论是国内的养老金还是国外的养老金,只要不实行现收现付,都出了不少问题。

因此养老金应该尽可能的扩大“现收现付”的比例,最好是全部实行“现收现付”,因为只有“现收现付”才最保值,也能避免养老金累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为个人账户越来越多,保值增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晚合并就不如早合并。

其实只要观察世界各国,养老金投资效果均不理想,失败的教训远远多于成功的经验,但养老金却不比其他商品,如果养老金投资失败,对于很多家庭都是灭顶之灾,不可不防。这方面日本社保基金投资的教训尤为深刻。日本不仅出现了公共养老金投资的失败,也出现了私人养老金投资的失败。

至于现有养老金的投资,笔者认为投资与国家建设更靠谱,在历史上,日本公共年金一直被政府用于一个“财政投资融资计划”。这是因为日本经济起步时,产业发展和社会基础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为保证发展,政府控制了整个社会的资金再分配,将有限的公共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工业制造、道路、港口、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方面来。

而这一时期正是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成长的时期,年金积立金的建立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笔“便利”的资金来源,“财投计划”事实上成为了日本的“第二财政”。而且这笔资金也确实为日本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方面可以供中国参考效仿。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