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分析师应当如何借力新媒体?

 

社交网络,始于2004年出现的Facebook,2006年Twitter诞生。2005年社交网络在中国出现雏形,2009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至2013年12月,新浪微博拥有1.291亿月活跃用户,平均每天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140万。2011年初腾讯推出微信,至2013年底预计其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2.7亿,其中公众帐号数超过200万个,并保持大约每日8000个左右的增长速度。

社交网络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许多行业的商业模式,证券研究行业如今也在其列。证券公司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分析师开设个人微信号、建立微信群,这本是拥抱新媒体,跟随新时代变化的积极尝试,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已通过合规发布后的信息”! 

合规发布研究观点

目前,证券研究报告的相关具体法规包括中国证监会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简称《行为准则》)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

《暂行规定》规定,证券研究报告从制作到发布,必需通过相应的审阅流程,由专门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行为准则》第七条提到“证券分析师制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自觉使用合法合规信息,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泄露国家保密信息、上市公司内幕信息以及未公开重大信息”。第九条“证券分析师应当充分尊重知识产权,不得抄袭他人著作、论文或其他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成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第十条提到“被动知悉上市公司内幕信息或者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应当对有关信息内容进行保密,并及时向所在机构的合规管理部门报告本人已获知有关信息的事实,在有关信息公开前不得发布涉及该上市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

此外,《行为准则》第十二条则进一步对研究报告的发布渠道提出要求,“证券分析师应当通过公司规定的系统平台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不得通过短信、个人邮件等方式向特定客户、公司内部部门提供或泄露尚未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内容和观点,不得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对外提供或泄露尚未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内容和观点。”

但同时,《暂行规定》的第十九条也提到“鼓励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组织安排证券分析师,按照证券信息传播的有关规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公众媒体,客观、专业、审慎地对宏观经济、行业状况、证券市场变动情况发表评论意见,为公众投资者提供证券资讯服务,传播证券知识,揭示投资风险,引导理性投资。”

分析师是如何通过社交网络服务客户

目前,在通过公司合规审批发布信息后,分析师一般通过如下几种社交网络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

一是,利用即时通信工具,重复一些研究报告中的预判观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分析师会说“正如我们此前所预判的那样”;

二是,利用客户端发布一些筛选过、有价值的合规信息;

三是,对正式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做一些符合规定的解读,例如微路演等。

四是,发送策略会等会议邀请信息,以及会后发布会议纪要等;

五是,在调研上市公司后,发布合规的调研纪要等;

此外,对了外界所传说的“神秘的分析师群”,实际上又是怎么样的呢?

为了更好的与客户沟通,服务客户,在考虑到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不可控性,出现”断章取义“转载等给投资者造成不可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分析师也会选择为自己的机构客户建立微信群。根据新财富采访情况初略统计,一般一名分析师平均有7-10个自建群,每个群少则100人,多则300-400人。

但,并非全部的群都是工作性质的群(工作群内成员为自己服务的机构客户),也有陶冶生活情操类的活动群(成员不限范围),当然也有资深分析师建立多个覆盖产业链的微信群(成员为该产业链研究人员、实体企业等相关人员)。

而在“群文化”已经十分盛行的当下,分析师也表示,虽然方便了沟通,但有些被拉入群内的客户,感觉被过度服务,在不好意思退群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屏蔽群消息,所以,自己也会酌情考虑发布的内容精而优,当然这一切的大前提首先是合规。

分析师,请珍惜你的功与名

《行为准则》第十六条提到“证券分析师应当珍惜职业称号和职业声誉,以真实姓名执业。”

国内外名校毕业,硕士学历起步,年薪数十乃至数百万,这是外人眼中头顶精英光环的分析师,而分析师的真实的工作、压力、职业到底是怎样的的呢?

在新财富的调查中,一年365天每位分析师一般平均撰写研究报告近300份,超过90%的分析师一定会实地调研所覆盖的上市公司;同时,70%多的分析师会对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次数达到3次或以上;平均每位分析师需要和几百家买方机构的几千位客户保持联系。而这高强度透支着健康的工作压力,能够做到分析师中的佼佼者的又仅仅只有其中的10%。

至2013年第十一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共有9000余位分析师曾经参与评选,但其中只有近1050名分析师上榜,而这1000人超过一半在其职业生涯仅上榜过一次,70%仅2次。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功与名,分析师,本应加倍珍惜。

在新财富的采访中,多位券商研究负责人、分析师等均表示,“我们积极倡导合规,确实也有分析师出现踩地雷的行为,但绝大多数分析师还是很珍惜自己的职业前途。实际上,经过多年法规办法的实施,分析师早已是一项高度守则的职业,分析师建立的群也并非外界所想的有“神秘猛料”。证券公司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分析师开设个人微信号、建立微信群,这本是拥抱新媒体,跟随新时代变化的积极尝试。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首先还是,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发布的信息必须是基于过去已经合规发布的信息”。

(新财富)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