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监管层“杀了鸡” “猴子”看了却无动于衷

 

监管层看起来很忙碌,每月有数十家公司需要审批上市,还有几十家公司重组需要审核,数千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还需要“把关”。另外还有对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这样的忙碌并不能改变上市公司的质量。

负责接受投诉的12386证监会热线仅在1~2月就受理了投资者诉求8469件,其中投诉类达2493件,占比29.44%。这里又有一半投诉针对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投诉主要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虚假、不及时和误性陈述以及违反承诺等问题。

可见上市公司治理仍是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

证监会也因此自今年4月24日启动了“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目前已集中部署两批案件。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在从快查处已部署案件的同时,还将按照专项行动的整体安排,继续集中部署针对特定领域重大违法违规的专项执法行动。

风暴式的集中调查目的似乎只是杀鸡儆猴。可惜的是,监管层“杀了鸡”,“猴子”看了却无动于衷。

虽然证监会公开宣称安排进场对“朗玛信息”异常交易案,涉嫌以虚假信息重组“步森股份”案,涉嫌利用东方证券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涉嫌操纵“胶合板1502”期货合约案,“华泰集团”“现代农装”“汽牛股份(原)”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涉嫌操纵“华恒生物”“中科招商”“国贸酝领”等股价案,涉嫌违规交易“奥美格”案,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交易“宏泰矿业”案等多起案件展开全面调查。其中,“中海阳”异常交易案、涉嫌利用第一创业证券未公开信息交易案等违法违规案件调查已取得重要进展。

然而上市公司种种违规的行为依旧层出不穷。近日被媒体曝光的京天利的惊天买卖就令人吃惊。有媒体发现,京天利在上市前低价转让了子公司却在上市后又高价收购回来,这还不算,其收购资金正是变更了上市承诺的拟投项目而来。

回头我们再看看京天利的霸气澄清:一、公司收购上海誉好,已履行了相应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合法合规进行了信息披露。二、上海誉好的历史沿革已在相关信息中披露。三、公司收购上海誉好过程中涉及的定价依据已在评估报告书中披露,此次交易的对手方与公司不存在雇佣关系和关联关系。四、上海誉好的业绩报表、经营范围、注册地址已在收购预案中进行了披露。五、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已在相关公告中作出了充分披露。

对京天利的澄清,笔者读出来的言外之意是:公司所披露的和所做的都曾经过监管层的把关或审核,既然当时监管层没有提出异议,也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合法合规的。

惊讶之余再细思量,上市公司费尽心机不惜违规操作绝非个案。从投资者每月上千件投诉的数量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即使是发动执法风暴,监管层最终能宣布调查的个案并不多,此后能有结论并受到处罚的公司就更少了。更何况最终的处罚大多比那些违法违规收益少得多。面对巨大的利益和小概率低成本的违规处罚,不管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是高管层,恐怕都难以禁得住诱惑。

因此监管层的执法风暴远远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成熟市场的经验:引入市场清道夫。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治理之所以相对高与其做空机制密不可分。当一些上市公司隐藏着重大风险或者存在违规行为时,敏感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及时的挖掘、披露和做空加以获利,也可以让监管层及时发现并处罚。

现在我们虽然也有做空机制,但做空标的只有股指期货和etf指数基金。这样的做空机制与其说是做空,倒不如说是简单的对冲机制,其只能供机构做一些风险对冲而已。此类机制对那些风险较高的个股显然无法让它回归价值。

最近炒作火爆的创业板也暴露了这个问题。

虽然创业板明显高估甚或已经处于泡沫横流的地步,但鉴于炒作的机构难以出货,创业板反而在泡沫的呼声中屡创新高。如果有真正的做空机制,那些高估的股价恐怕早已价值回归了,那些违规的行为也可能早曝光于天下了。

笔者以为,尽快推进个股的做空机制,配合即将实施的注册制和有效的退市制度,再加上监管层的严刑峻法,根本用不着什么监管风暴,上市公司的质量就会有本质的变化。

 

(来源: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