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FT社评:中国应力避全面信贷危机

 

 

中国已开始实施的经济平衡举措,在很多人的眼中肯定是有违常理的。试图在削减国内不断膨胀的债务负担的同时,又不牺牲快速的经济增长,这听起来就像是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始终存在的一个危险是,这匹马儿或将踉踉跄跄地跌倒,震动整个大地。

所以,只要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活力不足,都会引发人们的担忧。中国经济每年对全球产出增长的贡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因此,一系列略显颓势的经济统计数据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中国的信贷紧缩终于要演变为一场信贷危机了吗?

4月份,衡量通缩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了4.6%,降幅较之前有所加大。今年第一季度,工业利润下降了2.7%,而卖地收入——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主要问题在于,工业利润下滑可能致使企业偿还巨额债务的能力降低,促使它们取消或推迟投资计划,并导致不良贷款激增、打击银行放贷兴趣。事实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在大幅下滑:今年头四个月里已下降了12%。

另一因素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压力。虽然过去6个月中国政府已经三次放松货币政策,但随着通缩开始显现出威力,实际利率正在大幅攀升。3月份,实际利率已升至10.8%,为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名义平均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为6.6%,但在世界上约2万亿美元债券的收益率为负时,这一利率仍显得高得出奇。

若将中国企业总偿债负担的规模考虑进来,这种紧缩信贷环境的影响就变得清晰起来。根据麦肯锡(McKinsey)估计,中国的非金融企业债总额为12.5万亿美元,因此中国企业每年偿付的名义债息约为8120亿美元。若按实际利率计算,债息则为1.35万亿美元。这不仅远远大于今年中国工业利润总额的预期值,而且还略大于墨西哥等大型新兴经济体的产出规模。

中国政府要想避免爆发全面信贷危机,有几个政策选项可供选择。多数分析师预计,中国将继续降低利率,同时通过启动基建项目和刺激房地产业来缓解通缩。有迹象表明,这些努力正开始奏效。

更长远的对策包括减少地方政府账面上堆积的巨额债务,地方政府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3月份,中国财政部表示,将允许地方政府以向国有银行发债的方式将1万亿元人民币表外债务置换为正式的政府债务。起初,银行对这一计划并不热情,但北京方面以命令银行继续向进行当中的基建项目发放贷款的方式,强化了对该计划的支持。

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是不值得羡慕的。但在众压之下,北京的政策制定者遵从了正确的政策优先次序。当不得不在去杠杆化与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快速增长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们选择了后者。信贷危机可能导致经济危机,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可能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复苏。

 

(来源:FT中文网)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