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多边发展银行时,总资本到底有多高、多少人参加,这些到底有多重要?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要怎样分配投票权?要怎么融资?要怎么盈利?
其实,多边发展银行是凭借成员国给予的资本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再拿着债券融到的钱贷款给需要的项目。这就意味着,多边发展银行存在融资成本,简单理解就是债券利率。那债券利率又是怎么定的?评级机构给不同多边发展银行定信用级别按什么标准呢?
创立多边发展银行时,成员国的注资成为资本。这个注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一部分是承诺现金,也被称为 “通知即缴”(Callable Capital)。世界银行成立时,成员国各自的注资中 20% 是现金,80% 是 “通知即缴”,而眼下世行直接资本比例只有 6%。
在市场上融资时,评级的高低决定了债券利率的高低。评级机构在分析一家多边发展银行信用时,考察的是直接资本、高质量的 “通知即缴” 在一起的总和是不是超过了贷款总额,也就是说,即便银行家瞎了眼,贷款全部违约,这家多边发展银行也可以支付债券本金和利息。“通知即缴” 既然是国家行为,其质量取决于国家信用,评级不高的国家承诺的 “通知即缴” 金额不管多高,在评级时都没有用。因为真到了要过江的时候,“泥菩萨” 指望不上。
举例比较,世行直接资本只有 6%,剩下的都在成员国自己兜里装着,但世行在三大评级机构都是最高信用级别,其中重要发达国家的 “通知即缴” 作用重要。美洲发展银行尽管成员国少,但同样有重要发达国家背书,尽管直接资本只有 4%,信用级别却也是最高。安第斯发展银行,直接资本 68%,但评级比世行低了三档。因为 “通知即缴” 里,只有西班牙曾经是高信用级别国家,2010 年还被降级了,评级机构 “看不上眼”。
直接影响呢?以 5 年期美元债券为例,世行需要支付的利率是 1%,美洲发展银行是 1.375%,安第斯发展银行则要承担 3.625% 的利率。融资难易程度又决定了贷款的利率(优惠贷款除外,但不占重要比例)。哪家多边发展银行强?高下立见。
这才是现今金融市场上多边发展银行的常规玩法。
了解了常规玩法,我们再来看关注度极高的投票权。媒体上老说发达成员国投票权和发展中成员国投票权,其实可以简化成非借款成员国和借款成员国的投票权。还以上述三家多边发展银行为例,世行是非借款国投票权占比最高的,为 63%;安第斯发展银行是借款国投票权占比最多的,为 95.7%。美洲发展银行占比相对平均,非借款国 50.02%,剩下的给了借款国。
一些现实主义学者强调霸权国家在多边发展银行中对投票权的垄断。事实上,美洲发展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成立初都承诺保护借款国的投票权,但最终受到融资成本压力,需要非借款国承诺更多 “通知即缴” 资本,也因此给了非借款国更多投票权。
说完成本,再说收益。这也就是在问,谁说多边发展银行不盈利?为什么必须得盈利呢?
从 1980 年到 2009 年,世行净收入是 534 亿美元,美洲发展银行 178 亿美元,安第斯发展银行 33 亿美元。2009 年时,世行账面上留了 300 亿美元盈利作为风险储备,美洲发展银行 150 亿,安第斯发展银行 20 亿美元。
有人说,把这些钱折回去,少收点利息不是更能实现多边发展银行的宗旨吗?并非如此。
首先,多边发展银行不仅必须盈利,留在账面上的资产和贷款之间的比例还要比商业银行高出一两倍,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融资。
为什么?不是有 “通知即缴” 作为风险保障吗?仔细想想,如果发达国家相信有点风险就得 “通知即缴”,那它为什么要一下承诺大量资本呢?换句话说,“通知即缴” 只有在极端的政治需求下才能实现。美国总不会随随便便就突然把承诺的钱一下子拿出来吧?中国也不干吧?
就像一个多边发展银行从业人员所说,“通知即缴” 对于银行而言,就像天堂对于基督徒的意义,人们可以想想,但都不愿去天堂,因为那意味着死亡。
其次,如果有必要保持较高资产和贷款比例,多边发展银行为什么不让成员国多拿出点现金,少承诺点 “通知即缴”?这样不就不用专注盈利,而是专注发展了吗?
原因是赚钱比让成员国坐在一起进行复杂耗时的争吵要容易得多。非借款国强烈反对额度太高,借款国强烈反对额度太低。美洲发展银行 2009 年 2 月提议增资 1440 亿美元,包括 60 亿现金直接注资。次年 7 月,成员国才吵完架,决定增资 700 亿美元,现金只有 17 亿。
同样的时间,贷款赚钱更容易达成目标,但这又导致了贷款利率增加。多边发展银行对借款方的吸引力下降,同样受借款成员国反对。这点在借款国主导的安第斯发展银行身上很明显,成员国因为贷款利息高无法承受,最后主动多增加直接现金注资,算起来更划算。
最后,多边发展银行赚钱这件事也可以理解成: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身上赚钱,再投资给另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不合理啊!因此,发展中国家几乎每年都在呼吁推动以世行为代表的多边发展银行把盈利转移到优惠贷款部门,去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息贷款或减免债务。
但是,分配多少和分配给谁又是一场内部大角力,因为非借款国当然希望依据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分配这笔钱。我们就像魔比斯环一样回到之前的问题:究竟怎么分配投票权?要不要考虑降低融资成本而给非借款国高投票权?
说到底,创建多边发展银行时,总资本到底有多高、多少人参加,这些到底有多重要?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要怎样分配投票权?要怎么融资?要怎么盈利?这些事,看起来没有 “挑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这一句简单的话说起来这么简单吧?
(来源:政见)
您暂时无此内容的阅读权限,电子刊用户请先登录
点击查看订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