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安倍访美谈判的TPP协议究竟是个什么鬼?

1578 views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或许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己是这么想的。

 

本周,安倍访问美国,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是为日本首相首次面对美国参众两院做演讲,确实有历史意义。

 

分析起来,安倍美国之行大致有两个战略考虑:

一是在政治军事意义上呼应美国“亚太再平衡”,巩固美日同盟;

二是在经贸意义上进一步与美国就“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达成商定细节。

 

显然,也许正在趋近于达成的TPP引起了大洋彼岸的中国的重视。有时事评论员分析说,美国是想用TPP取代WTO,再次挤兑中国。这或许反映了某种普遍的担心。但从现实情况分析,这种担心有些过头。

 

【TPP是试图制衡中国的经贸安排】

 

首先,这个说法是半对半错的。

 

TPP作为一种次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无法取代WTO的功能。TPP与WTO这样的全球性机制是平行关系。

 

但当然,TPP是在WTO力竭的地方得到重视的。

 

以2006年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为标志,由于富国和穷国无法就农产品贸易开放达成一致,WTO这一全球机制的演进,及其所能发挥的促进国际经贸自由化的作用,已经达到了一个受各国现实力量对比制约的极限。

 

看到全球性自由贸易机制推进无望,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通过“自由恋爱”方式,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动各自区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

 

而TPP就是美国主导整合亚太经贸秩序的一种尝试。

 

说TPP带有挤兑中国的意图,则有一定正确性。

 

目前,虽然美日两国均未明声要把中国排除外,搞一个“不带中国玩”的俱乐部,但从TPP的机制设计来看,的确有一定的针对中国的意图,因为它试图商定的一些条款显然是中国目前不会愿意接受的。

 

安倍在美国国会演讲中也大谈美日分享的共同价值观,并称TPP所拟构建的新市场应该摆脱任何国家的“武断意图”。

 

熟悉近期国际外交话语的人会明白,这个短语显然是针对中国的。

 

同时,在中国主导筹建亚投行(AIIB)之后,美国对推进TPP似乎也变得愈加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就TPP明言:“美日若不携手制定规则,中国就将制定规则。”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曾写道,美国牵头推动TPP的动机就是对付中国。他称TPP是一种歧视性的多边贸易安排。

 

目前而言,虽然美国并未在官方层面把TPP这个经贸安排,与“亚太再平衡”这个政治军事安排相提并论,但二者的联系显而易见,TPP就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撑点。

 

与此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亚洲国家加入TPP,也含有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争取让美国继续加强在亚洲存在以制衡中国的意味。

 

从TPP所能包容的体量来看,它确实有可能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有12个亚太国家参与TPP谈判,其GDP总量占全球的40%,相互间的贸易额占全球总额的26%。但是,具体的影响将取决于TPP最终能实现多大的贸易开放程度,以及能否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框架。

 

【能否起到制衡效果,则取决于美日博弈】

 

就贸易开放程度而言,TPP的最终样貌基本取决于美日之间的博弈结果。这是因为,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规模占了TPP成员国的80%,其他10国的体量太小,目前只是坐观成败。

 

而美日两国在农产品、汽车等行业的开放程度方面存在激烈交锋。谈判完成的“最后期限”已经一拖再拖,说明仍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没有解决。

 

安倍表示,不会轻易就TPP做出“不必要的让步”。针对一些美国议员提出的将反汇率操纵条款纳入TPP,日本方面态度坚决:如果加入该条款,将意味着谈判中止。在TPP问题上,安倍必须处理好与国内农民群体的关系。

 

而美国方面,奥巴马政府同样面临着一定的国内压力。已经有民主党议员指责TPP将会加剧美国收入不平等,并可能导致美国就业机会外流。

 

同时,TPP正在讨论的,投资者与政府间的争议以国际仲裁方式解决的做法,被指责为损害美国主权。

为了TPP的顺利通过,奥巴马还得争取获得国会的“快车道授权”。这些现象毫不奇怪,各国经济融合进程从来都伴随着对其国内不同群体利益的不同影响,可能造成潜在的摩擦和冲突。

 

进一步考察,这些争议说明了TPP构想的内在矛盾性。在TPP合作共赢的美丽面纱之下,潜藏着深刻的利益冲突。

 

从一开始,TPP就将自己的主要卖点确定为,建立一种“高规格”的、与以往不同的自由贸易区模式,但是“高规格”从另一方面看,则可能意味着参与国的“高代价”,甚至可能构成陷阱。

 

目前TPP谈判主要是不公开进行的(这也是美国国内质疑TPP的理由之一),但据报道,为了实现“高规格”,谈判将涉及很多非贸易领域的议题,比如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知识产权标准,以及限制参与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补贴、限制其采取资本管制措施等。

 

虽然说,这些设置本身就足以让中国望而却步,从而确实达到“挤兑”效果,但是这对其他参与国来说,也意味着某种损害经济主权的陷阱。

【TPP的内在矛盾】

 

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在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中加上与贸易无关的内容,也导致这些协定难以推进。

 

比如,在南北美国家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设想,就因巴西执政的劳工党拒绝把劳工标准纳入贸易协议,以及其他原因,一直未能实现。

 

事实上,加上了很多非贸易安排的TPP,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贸自由化协定,而是意味着参与国某种政治上的融合,意味着TPP对各国经济主权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和限制。这让人联想起欧盟的做法。

 

但重要的区别是,欧盟的经济一体化是在几十年的漫长时间里日积月累逐渐推进的,而且二战后的欧洲国家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共同挑战,分享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通过这几十年的一体化实践,也培养出了共同的欧洲认同感。而TPP显然缺乏这些要素,比如,无论美国政府在官方层面如何表达,很多美国人并不会将本国首先定位为一个“亚太国家”。

 

所以,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而言,TPP都意味着一定的尴尬。

 

显然,安倍希望继续与中国对峙,这需要他和美国强化TPP,但是,要让TPP真的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高版本的FTA(自由贸易协定)。

 

从而在事实上把中国排斥在外,又让其参与国可以构成一个具有排斥性的俱乐部,就需要TPP实现的开放程度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各国交出一定的经济主权。

 

目前各国的产业界也许乐意这么做,接受更大程度的融合,因为资本都愿意看到更自由的流动,但民众未必乐意。所以问题就是,美日愿意在多大程度上为制衡中国而付出政治成本。

 

简言之,美日试图借TPP实现的制衡中国的政治目标,可能造成它作为一种经贸机制的变形。

 

如果最终的TPP是一个与普通FTA区别不大的协议,估计对中国的出口市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其制衡中国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如果真是一个高规格的协议,则美日两国政府则需要作出比较大的政治牺牲,这就是TPP的内在矛盾性,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两国的权衡。

 

据外媒报道说,中国方面目前已经对TPP处之淡然,或许,TPP的内在矛盾性,就是其原因之一。

 

(资料来源:腾讯·大家)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