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中国制造2025”规划或月内出台 创新实体两手抓

2420 views

文/《清华金融评论》 邢缤心
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其中,9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十大重点领域包括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
而就在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了多位财经专家,以及中兴、海尔、新松机器人、网易四家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李克强表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服务业等稳增长调结构措施,可以释放巨大内需潜力。
无独有偶,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曾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印发。此外,苏波还透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规划“解密”
这份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文件,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50多名院士编制,核心在于提出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
有知情人士透露,文件将明确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来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导,在现有的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产业联盟来推动。
具体到对重大工程的分类,主要是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转型、基础建设工程、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大类。预计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对外颁布之后,将迅速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是由中国工程院最先提出的,具体是在提交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份命名为《关于制定“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建议》当中。
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1月下旬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当时组建的团队骨干是50名院士和100多名制造领域的专家,直接负责人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该项目还特邀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等担任顾问。
2013年底,中国工程院将完整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的报告提交至中央高层,其中就包括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建议。
2014年1月7日,马凯副总理专题听取了中国工程院方面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并对“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由工信部牵头,联合多部委、中国工程院等方面,尽快制定“中国制造2025”。
中国工程院提交的报告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以美、德、日、英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为参考,建立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并由此作出预测,中国有望在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业第二方阵当中,2035年将提升至第二方阵前列,到2045年则将跨入包括美、德、日等国的第一方阵,至此将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制造业大国之间的竞争
中国与德国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德国制造业的升级无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凸显出全球制造业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这对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德国是第一个提出工业4.0的国家,但从中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工业4.0和中国制造也将提至更高的国家战略位置。
德国的工业4.0走在了前面。日前,德国宣布升级版“工业4.0平台”,由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教育和科研部长万卡以及企业界、工会及科技界代表组成领导组,旨在通过调整使现有“工业4.0平台”具有更广阔的政治和社会基础,推动其发展进程。
按计划,德国升级版“工业4.0平台”参与方将组成多个工作小组,分别就“工业4.0”标准化、技术研发、数据安全、人才培养、法律框架等课题进行讨论。各工作小组须在2015年11月拿出首份讨论结果。
“工业4.0平台”是德国在2013年4月举行的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正式推出的新工业战略计划。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虚拟系统,使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不仅如此,2011年以来,美、英等国都启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和规划,目标就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抢占制造业的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是目前位列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但中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大多停留在低端层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显然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目标不相符合。而且,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制造业竞争力,是我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不管是出于国家战略需要,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考虑,中国都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在“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的时代,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引领,将规模够“大”的中国制造变得够“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大目标,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全球制造业强国的行列。
任重道远
目前全球正在掀起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同时叠加寻求新能源、新材料突破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幸运的是,这一次变革恰与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的交汇,这对中国从本质上改变本国制造业的地位是极大的机遇。
中国打造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并非是传统工业制造,而是以现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的制造水平。这10大领域涵盖了当今人类科技研发的制高点,以及今后科技重点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这十大领域取得突破,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也就够资格跻身世界前列了。
其实,我国具备拓展工业4.0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为将来实现“工业4.0”进行了有效铺垫。
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是:2013年,我国新增机器人达到3.7万台,一跃成为全世界当年增加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大约5.6万台,其中有1万多台是国产的。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进口机器人才380台,到2013年,进口机器人3.7万台, 13年时间增长了两个数量级。各地工业机器人园区已经发展到40个以上。机器人企业数突破500家。从全球看,新松公司全球排名前三,机器人行业仅次于ABB、FANUC。中国机器人企业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可形成几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但是,虽然我国有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我国自主生产的产品仅占总销售额的一部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还要依赖国外。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量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这部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的规划也成为近期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因之一。
“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有可能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中国是成为超越者,还是继续沦为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打工者”,不仅仅取决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更取决于今后十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