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名单公布,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发声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两项工作将是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金融业改革迈出了一大步。而民营银行的成立对利率市场化是否有助益、利率市场化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是利还是弊等问题值得关注。文章主要通过阐述民营银行固有的优缺点,结合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市场的动向,探讨民营银行在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发展,对成立民营银行的模式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引言
自2013年7月“金融国十条”颁布以来,有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并成立民营银行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大量民间资本对成立民营银行跃跃欲试,民营银行概念股也被热炒。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却取得了新的突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
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行三会”记者会的召开,向市场抛出了两条重磅消息,即周小川行长给定利率市场化实现时间表,即“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尚福林主席宣布民营银行试点。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民营银行的设立也将为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带来新的活力。毫无疑问,这两项政策的明确,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迈向了新的台阶。
二、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陷阱”?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各银行将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经营状况、市场走向来自行调节利率水平。显然,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各银行处于相同的竞争市场中,利率市场化的放开给中小型银行带来的冲击必将远远超过大型银行,这是由于民营银行与生俱来的劣势造成的。
(一)资金实力不足
国有银行有国家资金的扶持,其他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背后有强大的集团企业资金为依托,外资银行也有其母行保驾护航,而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小型银行由于其资金实力不雄厚很难在高楼林立的银行业取得一席之地。
(二)经营和市场应对存在障碍
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中已然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和市场的经营模式,并且不断完善与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有较好的能力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然而,与现有商业银行不同,民营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相对显得稚嫩。处于设立初期的民营银行,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等都尚不明确,走弯路不可避免。
(三)民营银行内部管理
自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到雷曼兄弟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失败事件以来,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兴衰成败,而银行由于行业高风险的特点更是如此。纵观现有商业银行,无一不将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作为重点管理项目。民营银行因其民间资本设立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严格,内部控制的难度更高。
(四)制度与市场监管
一是存款保险制度的缺乏。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能够起到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作用。而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这就导致存款人对民营银行信心不足,使民营银行缺乏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二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事实表明,民营银行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具备良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极大地加强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掌控能力。对民营银行而言,其风险抵御能力远远弱于大型银行,因此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三是配套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对金融市场的维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可能使民营银行为了拉存款而其陷入恶意的低价竞争中,加速民营银行的倒闭,致使金融市场的紊乱。
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美国在1985~1986年这段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之后5年,美国每年都有200家左右中小银行倒闭。中国台湾在完成利率市场化以后,利差仅为1.2%,曾经出现整个行业亏损的状况。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和社团想办民营银行,我建议他们慎重考虑。”
利率市场化一旦开闸,那么那些资金底子薄的小银行将难以承受市场的竞争,势必加剧民营银行在银行业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处境,甚至出现如美国、台湾类似的大量小型银行相继倒闭的情况。
三、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的“馅饼”?
乍看之下,民营银行似乎毫无优势可言。那么民营银行有无存在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规范民间资本,使民间资本融资合法化。其次,民营银行的建立可以补充我国的金融结构,丰富我国的金融体系。再次,民营银行的产生可以打破垄断性银行市场的现状,而非“寡头垄断”的局面。最后,民营银行的业务可以完善金融市场的需求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外,相对于现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也具有它独特的优势。
(一)资金来源灵活多元
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资金来源于民间资本,央行颁布的有关此次民营银行的试点将遵循共同发起人原则,按每家试点银行不少于2个发起人的要求。民营银行资金来源的灵活多元脱离了国有银行资金进入时的条条框框和国资经营的负面影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资金进入民营银行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民营银行总体运营效率。
(二)设立企业的自身优势
根据国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确定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将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这些民企都是我国实力较为强劲的企业,企业本身产业领域主要涉及互联网、房地产等。民营银行除了拥有强大民企的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如互联网金融等,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市场占有率。企业本身可利用的资源相比其他银行的待开发资源来说,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高效率的运作机制
相对于大型银行的复杂运作机制,小银行的运作向来以效率著称,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小型银行市场份额的逐年提高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此外,民营银行背后的民营企业本来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和胜利者,效率高和机制好是民企的名片,而对于没有政府扶持的民营银行来说,高效的运作机制一定是其提高竞争力的主打战略。
(四)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
我国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有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我国小微企业整体数量众多,且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快速灵活的特点也为民营银行带来了商机。所以,民营企业和民营银行之间的相互合作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通过两者的合作能够整体改善我国民间资本市场,使其具有更加规律合法的竞争环境,更加繁荣高效的市场运作。
(五)内部管理机制灵活
清晰的产权制度是民营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产权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才能使民营银行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此外,民营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可以摆脱国资银行的规律,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管理机制,如打破大型银行的固有人事管理机制有利于民营银行吸引人才、激励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邯郸银行行长郑志瑛表示:“小银行是利率市场化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小银行实际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事实上,即使利率市场化不进行改革,民营银行在资金支持方面也不如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由于其风险自担的特性在市场发生负面变动时也总是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而民营银行本身就不是以资金实力取胜的,高效的运营机制和创新的服务才是民营银行的立身之本。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后,对于原本受到利率上下限限制的民营银行而言,可以更自由地根据市场和自身运营情况调节利率,其实更符合其高速发展、高盈利的特性,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也将得到体现。另外,两会将关于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消息的捆绑推出,表明央行同时搞好两项工作的决心,也揭示着两者的发展将不存在矛盾。
四、基于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新格局
目前,我国银行业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国有银行占领制高点,知名度和信用度高,拥有市场半数以上的占有率;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稳定求增,市场份额也较高;外资银行主打外国客户和高端客户,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并不是波澜不惊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民营银行的加入和利率市场化的开放,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并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一)垄断局面打破,市场竞争激烈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有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2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500多家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然而,5家国有银行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其他银行,虽然其他商业银行也在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但是银行业高度垄断的局面一直没有被打破。民营银行的设立,将会对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带来新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的开放,使众多银行根据市场定价,处于同一竞争的市场中,将银行业的竞争引向更加激烈的状态,而小银行的“联手”冲击将会冲破大型银行的垄断层。
(二)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首先,根据多国经验,利率市场化开放后,许多没有实力的小银行将迅速走向倒闭的局面,进而引发一场银行业的大洗牌,这种优胜劣汰的模式正符合了完全竞争市场的规律。由市场机制决定行业的格局,生存下来的银行总体竞争力普遍较高。其次,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后,对银行内部的决策水平、战略安排、资产配比、人才需求等管理要求随之提高,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的自身素质也将提高。最后,利率市场化将引导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和配套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此外,除了价格竞争外,对银行各自的服务、创新、品牌形象的要求也将变得更高。
(三)银行盈利模式的新定位
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差缩小是趋势,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甚至出现存贷利率倒挂的现象,因此银行很难像原来一样依赖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而目前的非利息收入多数是在支付结算、代理银行卡业务中发生的手续费,这一部分收入很难作为主要盈利来维持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银行改变现有的单一盈利模式,转而更多地去寻求盈利模式转型,将盈利模式更多地延伸至债券、基金、保险等投资领域。
(四)融资方式的新变化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过多依靠银行存贷款,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承受的贷款风险过大。利率市场化开放后,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和贷款利率上浮,企业和个人将不再过分依赖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拥有更高收益率的金融理财产品或直接融资方式,既能够使银行更多的发展其他金融产品,也能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解决
首先,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资金配置的优化。其次,利率市场化后,民营银行的加入,行业的激烈竞争将促使各银行改变经营策略,挖掘潜在的业务对象,更多地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最后,利率市场化后将催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小微企业不再只能依靠单一的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拓宽也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总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的基石,利率市场化对于推进我国金融制度深化改革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而利率市场化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深刻的,我国现已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的管制,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各银行需要预先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加强自身竞争实力,以应对制度和市场的变化。
五、利率市场化下的民营银行
前文提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将是深刻的,民营银行作为银行业的初生儿,将要面对更多的难题。率先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达国家都出现对小银行不利的局面,这无疑让许多试图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望而却步。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以欧美、日本、台湾等地为代表的许多民营银行依旧活跃在市场,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也被看好。因此,利率市场化并不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而我国的民营银行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应当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和有特色的市场制度。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阐述了我国需要怎样的民营银行。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需要给行业带来新鲜活力民营银行。作为行业的新鲜血液,民营银行的加入应该会给银行整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补充我国的金融结构,丰富我国的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市场化的发展、资源配置的优化、市场的良性竞争。
对于民营银行本身来说,需要能够盈利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作为理性经济人,首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无法实现盈利的民营银行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银行业由于其高风险的特征,连年亏损的银行无疑是市场的一颗定时炸弹,盈利是银行发展和市场稳定的保障。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需要能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民营银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新生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民营银行的设立应当要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小微企业的业务上,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共赢局面。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需要有信誉保障的民营银行。国有银行正是由于其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为背景,因此能够拥有固定的消费群和稳定的占有率,银行许多业务实际上是在消费信用,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保障是民营银行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大型银行业务品种繁多,力求争做“全能银行”来占据市场份额,因此如果民营银行在业务模式上模仿大型银行,不能另辟蹊径的话,将很难取得突破。创新是信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于民营银行而言,积极创新、避免产品同质化、实现行业差别化经营是关键战略。此外,银行究其本质还是服务型行业,优质的服务也是建立银行良好品牌形象和维护客户群的前提。
六、总结
利率市场化对于民营银行而言,是“馅饼”还是“陷阱”主要由两方面决定。
第一,民营银行自身的能力和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的关键都是企业本身,民营银行作为“风险自担”的经营主体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其自身的能力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存与否。笔者认为,民营银行要发展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产品创新能力。
民营银行应当要坚持以信誉为立身之本,强调创新,找准市场定位,以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为己任,更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不畏市场竞争。
第二,完善的制度与监管措施。对于银行这一特殊行业,制度和监管尤为重要。而我国在金融市场监管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民营银行要想长远发展,有三项重要的制度有待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存款保证制度;信用评级制度。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扶持,而要取得健康发展则离不开监管措施。公平有力的监管措施维护了市场的稳定运行,降低了市场的风险,保证了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开放对于金融业、银行业和民营银行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给民营银行带来负面的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民营银行的发展也是我国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初期可能遇到困难并给市场带来波动,但是民营银行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设立民营银行都是发展我国金融经济的重要举措,两者相互促进,不存在矛盾。
第三,可能很多人认为既然利率市场化对小银行有不利的影响,那民营银行未必一定要是小银行。在这里,笔者要说明一点,此文是基于将民营银行设定为小银行的基础上写的,然而这样的假设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自本斯顿于1972年提出了银行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后,众多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点,即银行规模扩大而成本相应降低。因此,民营银行肯定是想将盘子做大的,但是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民营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所以在设立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民营银行很难一跃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只能将其定位为中小型规模的银行。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